规范的中医针灸处方有哪些-中医针灸诊疗规范

中医针灸 9

今天给大家分享规范的中医针灸处方有哪些,其中也会对中医针灸诊疗规范的内容是什么进行解释。

文章信息一览:

中医针灸肩部疾病处方1

1、揭示中医针灸的神奇力量:90个穴位的主治功能概览 在人体的这片神秘领域中,穴位如同神经网络的交汇点,总数多达720个,其中108个关键穴位被分为软麻、昏眩、轻重四类,它们在治疗疾病上各有专长。让我们一窥这些穴位的奥秘,了解它们如何以独特的方式,抚慰我们的身心。

2、难经五腧穴的井、荥、俞、经、合,是疾病与生机的交界点,揭示了深邃的针灸奥秘。玉龙赋的穴位治疗,如同精巧的药方,针对各种病症,精准而细致。中医针灸,不仅是一门技术,更是遵循自然规律、人体节律的艺术。它强调因人而异,察时令、辨形气,每一线、每一针都蕴含着生命的智慧和力量。

规范的中医针灸处方有哪些-中医针灸诊疗规范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3、针灸疗法在临床上,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,找出疾病的关键,辨别疾病的性质。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,进行治疗。以通经脉,调气血,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,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,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。

4、内关、公孙配合,治疗心、胸、胃的疾患;外关、足临泣配合,治疗目外眦、耳后、颊、颈、肩部疾患;后溪、申脉配合,治疗目内眦、颈项、耳、肩部疾患;列缺、照海配合,治疗肺系、咽喉、胸膈疾患。 八会穴表 八会穴记忆口诀:(颜之推敲原创) 气会膻中血膈俞,脏会章门骨大杼。

5、颈椎骨刺 针正脊一穴、正脊二穴、正脊三穴 针肺心穴、水源穴、腕顺穴。颈项扭伤 针失枕穴、偏肩穴。针***穴,腕顺二穴,配合导引行气针法,并在病点放血。针对侧七虎穴,再于同侧腕顺二穴,并配合群引行气针法。针火***,水曲穴,可治扭转不灵。

规范的中医针灸处方有哪些-中医针灸诊疗规范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中医针灸颈部疾病处方2

另外,中医讲究局部取穴、邻近取穴的原则,患侧大杼、肩 髃 、天宗、臂 臑 都是常用穴位,同时还可以辅以颈椎夹脊、风府、大椎、魄户、天柱等穴位,来治疗颈肩部僵硬,颈肩背部疼痛等症状。颈椎病针灸治疗穴位介绍 颈夹脊 颈夹脊穴在第二颈椎到第七颈椎棘突间两侧,后正中线旁开0.5寸处。

下面,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中医为我们总结的几种颈椎病的外治法。薰洗法 处方:独活9克,秦艽9克,防风9克,艾叶9克,透骨草9克,刘寄奴9克,苏木9克,赤芍9克,红花9克,穿山甲珠9克,威灵仙9克,乌梅9克,木瓜9克。

此外,中药的熏、蒸等方法来治疗颈椎病也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,这些治疗方法有助于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,解除肌肉痉挛,从而起到缓解症状的目的。

请针对病证分析针灸处方及方义。

如表寒证可温灸肺俞、大椎等穴,以温散表邪;寒痹证,可用隔附子灸,或温针灸,以温经散寒;脏寒证可取相应的腧穴,以温灸之。 血寒者灸之 :血寒是指血脉中阴寒盛,或为寒邪袭于血分,或为阴气不足,阴寒内盛,可致血脉凝滞,变生诸病。依“寒者热之”***,治用灸法,以扶阳祛寒,温通经脉。

针灸处方:命门八阵,腰阳关八阵;河车路,命门至长强段,三阴交,血海,然谷,太冲。手法:杵针用平补平泻法,虚证用补法。 针灸方义:本证属热遏冲任,血液妄行,治宜凉血活血,调理冲任。

针灸治疗 [5] 治法: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 选穴:以手阳明大肠经、足阳明胃经穴为主。 处方:曲池、内庭、行间、支沟、少冲 随证配穴:根据患病部位,其配穴参照本病“风热外袭”型。伴有发热者,加大椎。 刺灸方法:针用泻法。少冲点刺出血。

寒湿证针灸并用(或膈姜灸)以温中利湿;湿热证***用泻法,以清热利湿;饮食所伤,***用泻法,以调中消导。 处方:天枢足三里 随证配穴:寒湿:加中脘、关元;湿热;曲池、阴陵泉;饮食所伤:内关、梁门。

病久不愈,肾阴亏损,虚火灼络,络伤血溢,故见尿色淡红,涩痛不显著;腰膝酸软,神疲乏力,舌红苔少脉细数均为血淋之虚证。【治疗法则】实证者凉血止血,清热通淋;虚证者补虚生血,滋阴清热。

百合固金汤(汪昂《医方集解》)加减处方:百合15克,生地黄15克,白芍15克,玄参15克,麦冬15克,桔梗12克,浙贝母12克,木蝴蝶12克,蝉蜕10克,僵蚕10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。若咽喉干痒,咳嗽,焮热感,可加把叶10克、黄芩12克。

如何组成有效的针灸处方

1、针三叉一穴、腕骨穴、***穴、人皇穴,可马上缓解8成左右。落枕 针失枕穴。先针正筋穴、正宗穴、正士穴,再于膝后太阳区放血。

2、大椎曲池合谷 大椎是手足三阳与督脉的会穴,纯阳主表,可以疏解在表之邪,配曲池合谷是以阳从阳,可以助大椎调营卫,清里以达表。如感冒无汗恶寒,可补大椎以发汗解表,或艾灸大椎20分钟,亦可达到解表退热的作用。如身热自汗则泻大椎以解肌。

3、针灵骨穴、重子穴、偏肩穴, 效果好 。针水通穴,玉火穴,有效。、针通背穴、通胃穴,中九里穴,有效。

4、处方:神门 内关 通里 心俞 厥阴俞 巨阙 膻中 脾俞 足三里。方义:神门为心经原穴,内关为心经络穴,通里为心经只络穴,功在宁心通络,安神定悸;心俞、厥阴俞、巨阙、膻中为俞募配穴,可调补心气以定悸。脾俞、足三里可健运脾胃,促气血生化。操作:针灸并用,补法。(3)诊断:胃痛。

5、李秀芳(广安门医院针灸科)针灸能止痛,已被大量的临床实践所证实。应用针灸治疗痛症,其止痛效果如何,是与针灸选穴配方的恰当与否有着很大关系的。这里,对这个问题作一简单介绍。

针灸治疗常见疼痛的配方

1、头痛一症,病因颇多,但究其治则为宣通清窍、祛邪止痛,因而基本处方为:百会、风池、太阳、率谷、列缺、合谷、太冲。如属肝阳上亢者,加用中封、行间、涌泉;属痰浊上扰者,加中脘、丰隆、足三里、内庭、厉兑、太白;属气滞血瘀者,加膈俞、血海、少冲、三阴交,其中少冲可刺出血。

2、络石藤、米壳、白芍、天麻、杜仲、云苓、川穹、大活、党参、制川、草乌、甘草。

3、***疗法 取阳陵泉、阴陵泉、鹤顶、膝下(膑韧带正中)、梁丘、血海、足三里。以2寸毫针从阳陵泉向阴陵泉方向透刺,膝下、鹤顶用1寸毫***人0.30.5寸,余穴用5寸毫针直刺1寸左右。均***用平补平泻手法,留针30分钟,每日一次,10次为一疗程。

4、选穴:风池、风府、风市。穴解:风池可祛风解表,风府祛风清脑,风市祛风通络止痛。此方以治外风为主,疼痛可遍及全身各处,痛不定处。表现为外风引起的有汗、脉缓、头疼、腰痛、四肢关节痛等都可应用。 散寒止痛 特点:寒为阴邪,寒性收引,易伤皮毛,腠理收缩,经络不畅,发为疼痛。

关于规范的中医针灸处方有哪些,以及中医针灸诊疗规范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,感谢你的耐心阅读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
扫码二维码